2015 0730 錐麓古道


以前到太魯閣,走到了燕子口,望著對面垂直的崖壁,總是會幻想如果能走在那上面,從上方往下看,一定是一種很棒的感覺;也總是看到那入口被大鎖鎖住的「錐麓吊橋」,心裡也湧起一探究竟的想法。網路爬文後,才知道上面真的有一條步道:【錐麓古道】,而每一個人都用到了「峭壁」、「斷崖」、「驚險」、「壯麗」等形容詞,更加深了我想走一趟【錐麓古道】的想法。
一個月前就把【錐麓古道】定為這次花蓮趴趴走的目標,也上網將入園證,入山證等都申請了。


下面是當天到了【錐麓古道】登山口對其今昔的描述,看了之後,更讓人覺得走這個步道既有歷史意義,也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景觀,是一條非常值得一走的步道。

錐麓古道之今昔
1914 年,日人因太魯閣戰役築了由太魯閣到霧社的軍用道路,是合歡越嶺古道了濫觴。戰役後,日人為加強治理太魯閣族,遂整修為理蕃到路。1933年,為發展觀光將部分路線改道修築為「合歡聯絡道路」,1935年改名為「合歡越」,全長約 145.3km。步行至少約需4天,是當時台灣熱門的登山健行步道。 「錐麓古道」位於三角錐山的山腰間,是合歡越嶺古道主線保留最完整的路段。於1915年完工。「錐麓」意即三角錐山山麓之意,斷崖路寬約 90 公分,地處海拔750公尺,昔日行經該路段「人人均捫壁蟹行,自始自終不敢交談」,驚險之情,由此可知。 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之後,有鑑於錐麓古道深具歷史意義,因此劃設為史蹟保存區加以保護。為讓中外人士可以領略錐麓古道獨特的自然,人文之美,經多年的規劃及整修,現以乘載量方式管理,對外開放申請進入。從燕子口至慈母橋全程約10.3km,步行單程約需 7 小時。
【錐麓古道】有兩種登山方式,一種是「東進東出」,從燕子口的錐麓吊橋入山走到 3.1公里處的山頂再折返,來回共 6.2公里;一種是「西進東出」,從慈母橋旁登山,而從燕子口的錐麓吊橋下山,共 10.3公里。我選擇了「西進東出」的走法。


下圖中,上半部是【錐麓古道】全程的位置圖,下半部是 “My Tracks (我的足跡)” APP 所顯示的海拔高度與速度。以前老懷疑這個 APP 的準確性,今天證明了他的高度和距離 (如上面【錐麓古道】之今昔所描述),都還算準確,不得不佩服 “My Tracks (我的足跡)”。



「西進東出」的【錐麓古道】大致可以分成四段,
  1. 第一段:河邊與林蔭上坡路段
  2. 第二段:山頂路段
  3. 第三段:精華路段
  4. 第四段:林蔭下坡路段


第一段:河邊與林蔭上坡路段
這一段先沿著「荖西溪」的溪畔往上走,溪旁都是白色的巨石,搭配身後紅色的慈母橋、非常的秀麗。接著是在林蔭中的上坡路段,爾而有幾段會走到峭壁邊,可以欣賞對面的山與峭壁下的溪流,非常棒的一段路。

第二段:山頂路段
過了「錐麓駐在所」,大部分都是在山頂林蔭間的步道,偶而會走到一些很特別的山邊的路,看到不同的景觀。

第三段:精華路段
從「斷崖駐在所」開始 (大概是 3.5公里處),進入到【錐麓古道】的精華路段,「峭壁」、「斷崖」、「驚險」、「壯麗」等形容詞都在這裡出現了,一路走來不是讚嘆就是驚嘆,真的是棒。

第四段:林蔭下坡路段
最後下山了。前半段還是林蔭的下坡路段,不算難走;後半段後是之字形的下坡枕木步道,非常的陡,在加上為了趕山下 3:30 的巴士,走得特別的急,有一定程度的累。但幸好的在時間內走到了燕子口,搭上的巴士。



第零段:停車

早上從花蓮開到太魯閣,快到太魯閣時,筆直的馬路旁有許多商店,後面遠處可看到太魯閣的山丘。腦中突然浮現出多年前到黃石公園,經過了一個叫 Jackson 的城鎮,馬路旁有一些精緻的小店,後面遠處有著非常漂亮的山。人老了,幾天內的事都記不得,倒是那二三十年前的東西都想得起來。不勝唏噓。


進入太魯閣後,還是被那秀麗又壯觀的景物所吸引著,但為了能在八點前趕到慈母橋,也就沒有下來欣賞了,只能邊開車邊拍下一兩張周遭的景物。


車子停在慈母橋附近,【錐麓古道】的入口就在慈母橋右前方的一個涼亭的後方。


【錐麓古道】的入口處列了非常多的告示牌,最明顯的是中間有一個許可箱,必須將入山許可證和入園許可證投入許可箱中。四周也有許多的告示牌,提供了非常多的訊息。【錐麓古道】管制規定也寫了,人數限制為平常日 96 人,例假日 156 人 (怎麼會有 96 和 156 這種奇怪的數字?)。
這時,心中一股興奮感油然生起,我終於踏上了【錐麓古道】。
註:走完【錐麓古道】後,生了一場非常嚴重的病:懶惰病,遊記拖了三個多月才重新開工。
而這中間來了一個「蘇迪勒」颱風,造成多處道路坍方封閉,現在只開放東端 3,1K。感覺到自己真的很幸運,在台灣這個一天到晚有天災的地方,從申請入山入園證後,靠老天保佑,沒甚麼大風大雨,才能幸運的踏上【錐麓古道】。


第一段:河邊與林蔭上坡路段

這一段是從「慈母橋」到「錐麓駐在所」,全長 4.7KM。 剛開始是一段大約 800公尺沿著河邊走的步道,河邊的石頭大部分都是白色的,在耀眼的陽光照耀下,顯得特別的刺眼。而身後紅色的「慈母橋」,橫跨在白色的河床上,也是特別的醒目。


過了 9.5K (10.3K-9.5K=800M) 的地標後,結束了河邊的步道,正式的進入上坡的山路。 剛開始的 300 公尺都是枕木或著大石所鋪設的步錯,不算難走,應該是【錐麓古道】給大家的一個見面禮。



接著就是比較自然的步道了,偶而有一下旁邊有繩索的上坡路,但不是那麼的陡峭。而整段路都在山林間走,陰涼的非常舒服,感覺登山真的是一種享受。



在棧橋B16 的附近,這時出現了第一次的美景,對面的山頭在藍天中出現,而底下的河谷也是幾乎垂直的出現在眼前。開始感受到【錐麓古道】的美了。




再走數分鐘,這時的景觀更是壯觀,無論是嵌在山崖壁中的來時路,對面的山頭,下面的溪谷,都是非常的秀麗。也讓我的影子身影在這裡留下了一張回憶。


停留了一下,繼續前進。這時的登山路徑大多是在山崖邊,比較崎嶇不平。而隨處可見的是各式的標示牌,提醒你走了多遠或是離下一個目的地有還有多遠。而在鐵橋,棧橋,鐵梯旁,也都有著標示,彷彿在提醒遊客要放慢腳步。看一下周遭的景物。


而到了 7.3K處附近,出現了一座的木橋。從高處往下觀賞,鋪設在山崖邊的石頭上,感覺很特別。


12:00 左右來到了第一個目的地:「錐麓駐在所」。我一直以為這會是一個管制所或者是類似的東西,原來是一個遺跡。管制所已經有人展領了,在旁邊稍作休息,喝口水,解放一下護溪。


第二段:山頂路段

這一段是從「錐麓駐在所」到「斷崖駐在所」,全長約 2.5KM。
前進了一段路,這時可以看到前方的山了,旁邊一位水姑娘,大概也是第一次來,竟然說等一下會從那天白色的路線下山。不會吧,那條路是很陡的。而事後也證明不是。人嚇人,嚇死人。


接下來的路都是在山頂上走,沒有很的的上坡下坡路段,平穩好走,偶而有些棧橋做連結,也增添一些變化。



當然,這是對面的山和下方的河谷,是一直跟隨著我們的。


不一會兒,來到了「斷崖駐在所」,一樣的有遊客,一樣的是一處遺跡。這裡距離「雁子口」只剩 3.1km了。


第三段:精華路段

結束了「斷崖駐在所」,正式進入【錐麓古道】的最精華路段。
這段路是沿著山壁所開鑿出來的一條路,垂直高度大概有 750公尺 (約一個半高的 101 大樓),往遠處可以欣賞峽谷對面的群山,而在幾乎是垂直的峭壁邊,可以看到腳下 (真的是腳下) 的溪谷與河流,只有親身站在這裡才可以感受到這裡的壯觀。



山路旁邊就是垂直的懸崖,摔下去應該是沒救了,但也非常的值得的。



腳下的溪谷和河流,這絕對是相機所無法表達出來的壯觀。也可以清楚的看到下方的中部橫貫公路的太魯閣段,不知道底下有沒有人看到對面的峭壁有我的存在。

這裡任何位置任何角度任何距離,都可看到不同的景觀,美到讓人都捨不得離開了。


第四段:下坡路段

終於決定下山了,



下山就是一段山路,前半段是在林蔭間的下坡路段,走起來還好,後半段是成之字形的枕木步道,一來這段的階梯比較陡,二來腳傷好像又復發,三來為了趕巴士而走得特別的急,整段路讓我覺得走得特別的辛苦。



中間經過了 「巴達岡二號橋」,一座讓人覺得很安靜的橋,站在橋上可以看到對面的山群,很棒。



順利的搭上巴士,也回到了「慈母橋」,也因為太順利了,將登山杖遺留在巴士上了。 站在慈母橋頭,看看後方的山,我知道那些山頭是我今天才走過的。
在「錐麓吊橋」上,好好的欣賞了一下,剛剛才在峭壁上所看的的溪谷,很棒的感覺。



過了「錐麓吊橋」,必須通過一個鎖住的閘門,這時有一個工作人員過來開門,也檢查了名冊上的名字,這時才覺得守法辦理入山證是有對的。

這時一堆遊客在旁邊 (許多是外國人),一質詢問這條吊橋通到哪哩,【錐麓古道】是甚麼樣的古道,心中升起一股非常得意與驕傲的感覺:我走過了【錐麓古道】。

在這個平台上,又再欣賞了一下剛剛經過的「錐麓吊橋」,也看看對面的峭壁上,想知道自己一個小時前到底在峭壁上的哪裡呢?




順利的搭上巴士,也回到了「慈母橋」,也因為太順利了,將登山杖遺留在巴士上了。 站在慈母橋頭,看看後方的山,我知道那些山頭是我今天才走過的。


後記


【錐麓古道】,一條不容易走到的步道,但是我今天走過了。心中的興奮與喜悅時無法形容的。心中只有感謝,感謝所有的安排。